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于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12月29日
(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20〕16号)
为切实实施民法典,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现决定废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等116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目录附后)。
本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废止的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目录
序号 | 标题 | 发文日期 及文号 |
1 | 1985年11月21日 | |
2 |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处理涉台刑事申诉、民事案件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附一:处理涉台刑事申诉、民事案件座谈会纪要(节录) | 1988年8月5日 法〔办〕发〔1988〕18号 |
3 | 1988年8月25日 高法明电〔1988〕62号 | |
4 | 1991年12月24日 法〔研〕发〔1991〕44号 | |
5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法官考评委员会暂行组织办法》和《初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考试暂行办法》的通知 附:法官考评委员会暂行组织办法 初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考试暂行办法 | 1996年6月26日 法发〔1996〕20号 |
6 | 2018年7月18日 法释〔2018〕12号 | |
7 | 1988年4月2日 法(办)发〔1988〕6号 | |
8 | 2016年2月22日 法释〔2016〕5号 | |
9 | 2000年12月8日 法释〔2000〕44号 | |
10 | 2002年6月18日 法释〔2002〕14号 | |
11 | 2004年11月22日 法释〔2004〕18号 | |
12 | 1985年2月24日 法〔民〕函〔1985〕8号 | |
13 | 1989年7月24日 〔1989〕法民字第17号 | |
14 | 1990年7月25日 法民〔1990〕6号 | |
15 | 1998年6月26日 法释〔1998〕13号 | |
16 | 1999年12月29日 法释〔1999〕19号 | |
17 | 2009年4月24日 法释〔2009〕5号 | |
18 | 1989年1月3日 法(经)复〔1989〕1号 | |
19 | 1999年2月12日 法释〔1999〕8号 | |
20 | 2000年11月15日 法释〔2000〕34号 | |
21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郑立本与青岛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追索赔偿金纠纷一案的复函 附: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郑立本与青岛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追索赔偿金纠纷一案的请示 | 1993年7月13日 〔1993〕民他字第14号 |
22 | 2002年6月20日 法释〔2002〕16号 | |
23 | 2004年10月25日 法释〔2004〕14号 | |
24 | 2018年12月29日 法释〔2018〕20号 | |
25 | 1994年3月9日 法复〔1994〕1号 | |
26 | 1988年1月9日 法(经)复〔1988〕3号 | |
27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 1990年11月12日 法(经)发〔1990〕27号 |
28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作为保证人的合伙组织被撤销后自行公告期限清理债权债务的,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有权要求合伙人承担保证责任问题的批复 | 1988年10月18日 法(经)复〔1988〕46号 |
29 | 1994年4月15日 法发〔1994〕8号 | |
30 | 2000年8月8日 法释〔2000〕24号 | |
31 | 2002年11月23日 法释〔2002〕38号 | |
32 | 2002年11月23日 法释〔2002〕37号 | |
33 | 2004年4月14日 法释〔2004〕4号 | |
34 | 1993年8月7日 法发〔1993〕15号 | |
35 | 1998年8月31日 法释〔1998〕26号 | |
36 |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 1989年12月13日 法〔民〕发〔1989〕38号 |
37 | 1993年11月3日 法发〔1993〕32号 | |
38 | 1993年11月3日 法发〔1993〕30号 | |
39 |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 | 1996年2月5日 法发〔1996〕4号 |
40 | 2001年12月24日 法释〔2001〕30号 | |
41 | 2003年12月25日 法释〔2003〕19号 | |
42 | 2011年8月9日 法释〔2011〕18号 | |
43 | 2017年2月28日 法释〔2017〕6号 | |
44 | 2018年1月16日 法释〔2018〕2号 | |
45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超生子女可否列为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等问题的复函 附:劳动部保险福利司关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超生子女可否列为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等问题的征求意见函 | 1990年8月13日 〔1990〕法民字第17号 |
46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夫妻离婚后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 附: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夫妻离婚后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的请示 | 1991年7月8日〔1991〕民他字第12号 |
47 | 1985年6月12日 法(民)发〔1985〕13号 | |
48 | 1985年9月11日 法(民)发〔1985〕22号 | |
49 | 1988年3月24日 〔1987〕民他字第52号 | |
50 | 1992年10月11日 〔1992〕民他字第25号 | |
51 | 2000年7月25日 法释〔2000〕23号 | |
52 | 1992年8月14日 〔1992〕民他字第1号 | |
53 | 1998年1月15日 法释〔1998〕1号 | |
54 | 1993年8月28日 法〔1993〕72号 | |
55 | 1997年7月31日 法释〔1997〕2号 | |
56 | 2004年6月21日 法释〔2004〕5号 | |
57 | 1988年10月18日 法(经)复〔1988〕45号 | |
58 | 1991年9月27日 法(经)复〔1991〕5号 | |
59 | 1994年4月29日 法经〔1994〕103号 | |
60 | 2001年4月11日 法释〔2001〕12号 | |
61 | 1996年7月4日 法复〔1996〕9号 | |
62 | 2001年4月16日 法释〔2001〕14号 | |
63 | 2006年8月14日 法释〔2006〕6号 | |
64 | 2010年9月13日 法释〔2010〕12号 | |
65 | 2013年1月18日 法释〔2013〕4号 | |
66 | 1990年9月11日 法(民)复〔1990〕13号 | |
67 | 1992年3月18日 法函〔1992〕34号 | |
68 | 1993年8月4日 法经〔1993〕161号 | |
69 | 1993年11月4日 | |
70 | 1994年3月30日 法复〔1994〕4号 | |
71 | 1996年1月8日 法函〔1996〕9号 | |
72 | 1996年3月21日 法函〔1996〕65号 | |
73 | 1996年3月27日 法复〔1996〕3号 | |
74 | 1997年7月14日 法释〔1997〕1号 | |
75 | 1997年12月31日 法释〔1997〕10号 | |
76 | 1999年2月11日 法释〔1999〕5号 | |
77 | 1999年6月25日 法释〔1999〕13号 | |
78 | 1992年2月12日 法函〔1992〕16号 | |
79 | 1987年5月22日 法(研)复〔1987〕18号 | |
80 | 1993年2月22日 法复〔1993〕1号 | |
81 | 1997年4月16日 法复〔1997〕4号 | |
82 | 1991年6月6日 法(经)函〔1991〕64号 | |
83 | 1993年8月16日 〔93〕经他字第20号 | |
84 | 2001年6月7日 法释〔2001〕20号 | |
85 | 2002年1月9日 法释〔2002〕2号 | |
86 | 2008年12月16日 法释〔2008〕18号 | |
87 | 1991年7月24日 〔90〕法民字第2号 | |
88 | 1993年8月28日 法复〔1993〕7号 | |
89 | 1998年9月2日 法释〔1998〕24号 | |
90 | 1996年5月7日 法复〔1996〕5号 | |
91 | 1996年11月13日 法复〔1996〕16号 | |
92 |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交货地点,但部分货物没有在约定的交货地点交付,如何确定管辖权问题的复函 | 1995年7月11日 法经〔1995〕206号 |
93 | 1996年5月16日 法复〔1996〕6号 | |
94 | 1991年10月24日 法〔民〕发〔1991〕33号 | |
95 | 1998年8月10日 法释〔1998〕19号 | |
96 | 1993年11月9日 〔1993〕法民字第29号 | |
97 | 2001年1月8日 法释〔2001〕2号 | |
98 | 1988年1月13日 法(研)复〔1988〕8号 | |
99 | 1991年6月17日 法经〔1991〕67号 | |
100 | 1993年2月23日 〔93〕法民字第7号 | |
101 | 1995年3月7日 法经〔1995〕64号 | |
102 | 1995年10月4日 法发〔1995〕21号 | |
103 | 1996年6月26日 法复〔1996〕8号 | |
104 | 1996年7月21日 法复〔1996〕11号 | |
105 | 1998年4月17日 法释〔1998〕5号 | |
106 | 1998年5月19日 法释〔1998〕10号 | |
107 | 2005年12月14日 法释〔2005〕14号 | |
108 | 2002年6月18日 法释〔2002〕15号 | |
109 | 2000年8月8日 法释〔2000〕25号 | |
110 | 2004年7月26日 法释〔2004〕8号 | |
111 | 2000年12月26日 〔2000〕民他字第29号 | |
112 | 1996年2月13日 〔1996〕法赔字第1号 | |
113 | 2000年9月16日 法释〔2000〕27号 | |
114 | 1993年11月24日 法发〔1993〕37号 | |
115 | 1994年10月13日 | |
116 | 1982年7月5日 〔1982〕法研究字第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