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对报社记者站的管理,根据《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特制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记者站”是指报社根据新闻采访需要常驻编辑部以外地区
第三条 记者站可在国家法律、法规或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采访、组稿、通联
第四条 记者站必须经过报社申请并得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履行登记
第五条 可以申请建立记者站的,必须是出版编入“国内统一刊号”(CN××
第六条 记者站的建站范围;  (一)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
第七条 中央单位的报社在规定范围内建立记者站的,须经建站所在地省级新闻
第八条 地方单位的报社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建立记者站的,须经
第九条 地方单位的个别报社,因特殊需要,必须在规定范围以外跨省建立记者
第十条 建立记者站,应由报社向审批机关提出正式书面申请,其内容包括:
第十一条 经批推建立的记者站应持审批机关的批准件到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管
第十二条 对记者站的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记者站的记者主要是应是该报社编
第十三条 报社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所属记者站进行领导和管理,在记者站
第十四条 记者站除接受报社的领导和管理外,还应接受当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
第十五条 正在申请而未获批准的记者站,其筹备组织或人员不得以该记者站名
第十六条 经批准建立的记者站,必须公开挂牌,方可开展业务活动。经批准登
第十七条 《记者站登记表》的登记项目有变更(如人员、办公场所等)时,需
第十八条 《记者站登记证》的有效期及换发时间,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
第十九条 报社准备撤销记者站的,应向原审批机关提出撤销文件,并办理注销
第二十条 报社或记者站违反本办法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查处,根
第二十一条 凡假冒、伪造、变造“记者站登记证”或盗用记者站名义进行活动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新闻出版署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转第
下载 打印
保留字段信息
保留本篇右侧的法宝联想
保留正文中的法宝联想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报社记者站管理暂行办法 失效

报社记者站管理暂行办法
(1992年3月2日新闻出版署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对报社记者站的管理,根据《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记者站”是指报社根据新闻采访需要常驻编辑部以外地区的派出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第三条 记者站可在国家法律、法规或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记者站不得进行与新闻业务无关的其他活动,更不得利用其名义从事广告、赞助、开办经济实体或进行其他经营活动。
  第四条 记者站必须经过报社申请并得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履行登记注册手续后,方可建立。除记者站外,报社不得建立分社、社外编辑部或其他派出机构,有特殊情况需建立的,须经新闻出版署批准。
  记者站不得再设立其他分支机构。
  第五条 可以申请建立记者站的,必须是出版编入“国内统一刊号”(CN××--××××)、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报纸的报社。持“内部报刊准印证”的报社,一律不建记者站。
  第六条 记者站的建站范围;
  (一)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主办的全国性报纸,可在省会和计划单列城市建立记者站,一般不在上述规定范围外(包括经济特区)建站。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机关报,可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市)建立记者站,除因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在省外建站。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市)党委机关报,可在本地区(市)的县(市)建立记者站,一般不得跨地区建立记者站。
  (四)各省厅(局)办的报纸、县委机关报、省及省以下的专业性、行业性报纸及其他报纸一般不建记者站。
  第七条 中央单位的报社在规定范围内建立记者站的,须经建站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个别确因特殊需要必须在规定范围外(包括经济特区)建站的,须向建站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专门申请,提出需要在建站地区进行长期采访的充分理由,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建站。审批机关对这类建站申请,应从严审批。
  第八条 地方单位的报社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建立记者站的,须经建站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正式同意,并经本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九条 地方单位的个别报社,因特殊需要,必须在规定范围以外跨省建立记者站的,须向本省和建站省双方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专门申请,提出需要在建站地区进行长期采访的充分理由,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建站。审批机关对这类建站申请,应从严审批。
  第十条 建立记者站,应由报社向审批机关提出正式书面申请,其内容包括:
  (一)建立记者站的理由;
  (二)报社主管部门对建立记者站的批准文件;
  (三)记者站工作人员简况;
  (四)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记者站人员编制的证明文件;
  (五)记者站经费来源的有关证明;
  (六)办公场所情况。
  上述六款内容不全或申请不实的,审批机关可拒绝审批。
  第十一条 经批推建立的记者站应持审批机关的批准件到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暂未建立的,可直接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填写《记者站登记表》(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刷),领取《记者站登记证》(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登记机关对已登记注册的记者站,应于注册后30天内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介上予以公告。
  第十二条 对记者站的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记者站的记者主要是应是该报社编制内具有新闻专业技术职务并专门从事新闻采访的人员;个别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由建站所在地政府编制委员会专门为该报社记者站下达编制指标调人,或从所在地本系统管理机关内正式行文借调。所调人员必须具有相当于记者或记者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并专职为该报从事新闻采访工作。
  第十三条 报社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所属记者站进行领导和管理,在记者站的资金,人员编制、办公场所等方面给予必要保证,并切实承担政治、经济、行政方面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第十四条 记者站除接受报社的领导和管理外,还应接受当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十五条 正在申请而未获批准的记者站,其筹备组织或人员不得以该记者站名义对外进行公开活动。
  第十六条 经批准建立的记者站,必须公开挂牌,方可开展业务活动。经批准登记的记者站在三个月内仍不挂牌开展活动的,由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如需继续建站,须重新申请和审批。
  第十七条 《记者站登记表》的登记项目有变更(如人员、办公场所等)时,需提前到登记机关履行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记者站登记证》的有效期及换发时间,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第十九条 报社准备撤销记者站的,应向原审批机关提出撤销文件,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记者站因违反管理规定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被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撤销的,应办理注销登记手续。记者站撤销的善后事项由报社负责处理,公章上交登记机关。
  记者站注销登记后,应由登记机关于30天内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介上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 报社或记者站违反本办法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查处,根据情节轻重可给予下列行政处罚:
  (一)警告;
  (二)通报批评;
  (三)没收非法收入;
  (四)罚款;
  (五)撤销记者站登记。
  以上处罚,可以并处。
  第二十一条 凡假冒、伪造、变造“记者站登记证”或盗用记者站名义进行活动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会同其他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未经批准和未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记者站,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会同其他管理部门)予以取缔。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新闻出版署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