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性质、方针、任务
第一条 示范繁殖农场(各种农作物原种繁育场、良种繁殖场等,以下简称繁殖
第二条 繁殖场实行以繁殖良种为主,适当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根据勤俭办
第三条 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1)繁殖农作物良种(原种场繁殖原种和
第二章 设置
第四条 良种繁殖场原则上以县为单位建立。原种繁殖场根据需要重点建立。根
第五条 目前,各地已经恢复的繁殖场,应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其繁殖良种的潜
第六条 现有繁殖场中,全民与集体所有制并存的,由场统一领导,分别核算。
第三章 管理体制
第七条 繁殖场属于农业系统,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为繁殖场的主管部门。其他部
第八条 农业行政部门对繁殖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省(市、区)、专、
第九条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对繁殖场的领导分工:  农业部负责制订繁殖
第十条 繁殖场的恢复、新建、 扩建、改建、 迁移撤并和改变性质、 任务
第四章 良 种 繁 殖
第十一条 良种繁殖工作,是繁殖场中心任务,是衡量繁殖场工作好坏的主要标
第十二条 繁殖场繁殖的良种,必须保证质量,做到质量第一。纯度、净度、水
第十三条 繁殖场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按照各种不同作物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
第十四条 繁殖场必须建立防杂保纯制度。播种前,种子要精选处理;生长过程
第十五条 繁殖场应建立保管制度,加强种子保管工作。良种入仓前,仓库要进
第十六条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对繁殖场应加强技术力量,配足技术干部;逐步充
第五章 经营管理
第十七条 繁殖场必须加强经营管理,逐步建立和健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实
第十八条 繁殖场必须制定年度生产、财务、良种繁殖、劳动、工资等计划;有
第十九条 繁殖场应加强劳动管理。按照生产条件和经营内容合理配备人员,压
第二十条 繁殖场要建立健全责任制。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良种管理、机具管
第二十一条 繁殖场要切实贯彻国家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地实行经济核算,
第二十二条 繁殖场的预算收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专、县场由专
第二十三条 繁殖场的预算交拨款由农业主管部门汇总纳入预算后,利润应当上
第二十四条 繁殖场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农业基建投资内安排。基建计划和基建
第二十五条 繁殖场必须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执行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充分
第二十六条 繁殖场应根据本场具体条件,在有利于良种繁殖的前提下,因地制
第六章 工资、福利
第二十七条 繁殖场必须认真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每个职
第二十八条 繁殖场职工工资的支付形式,干部采用等级工资制;工人工资支付
第二十九条 为了鼓励繁殖场职工繁殖良种的积极性,凡是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
第三十条 繁殖场附加工资提取比例,已实行劳动保险的按工资总额百分之十一
第三十一条 繁殖场应当贯彻劳逸结合的精神,按国家规定休假日数,实行休假
第三十二条 繁殖场应该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首先要办好
第七章 产品处理
第三十三条 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繁殖良种,根据中央决定,一律免除征购任务
第三十四条 繁殖场繁殖的良种,交种子站(公司)经营推广,也可以按照国家
第三十五条 繁殖场出售的良种,合乎国家规定质量标准的,给予合理加成。不
第三十六条 繁殖场生产的其他农副产品,除按规定自留部分外,凡是国家规定
第八章 组织领导
第三十七条 繁殖场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应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实
第三十八条 繁殖场应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发挥
第三十九条 繁殖场要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搞好场群关系,对农场周围的公社、
第四十条 各省(市、区)应根据本条例, 结合本省(市、区)具体情况,
转第
下载 打印
保留字段信息
保留本篇右侧的法宝联想
保留正文中的法宝联想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示范繁殖农场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示范繁殖农场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日农业部、财政部、粮食部发布试行)

  第一条 示范繁殖农场(各种农作物原种繁育场、良种繁殖场等,以下简称繁殖场)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事业单位,是国家繁殖农作物良种,支援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它虽属事业性质,应当按照企业经营,实行经济核算。
  第二条 繁殖场实行以繁殖良种为主,适当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根据勤俭办场的原则,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力争自给有余。
  第三条 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
  (1)繁殖农作物良种(原种场繁殖原种和品种提纯复壮)。
  (2)开展以良种为中心的增产示范。
  (3)进行品种对比试验和必要的生产技术试验。有地区代表性、有条件的繁殖场,可以承担品种区域试验任务。
  第四条 良种繁殖场原则上以县为单位建立。原种繁殖场根据需要重点建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精神,目前主要是恢复、整顿原有的示范繁殖农场。一般不新建,不得占用公社土地。原种场应全面规划,做到合理布局。
  第五条 目前,各地已经恢复的繁殖场,应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其繁殖良种的潜力,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场地过小的可以和邻近的种子站(公司)合并。场地过大,不便于繁殖和提高良种的繁殖场,也应适当地进行调整。
  第六条 现有繁殖场中,全民与集体所有制并存的,由场统一领导,分别核算。集体所有制部分繁殖良种,采取特约形式。其经营管理、劳动报酬、福利事业,应采取人民公社的办法;国家给予公社、生产队的扶持,也应享受同等待遇。
  第七条 繁殖场属于农业系统,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为繁殖场的主管部门。其他部门、其他单位都不能直接向繁殖场布置任务,更不能抽调人员、物资、资金、产品、土地和一切固定资产。
  第八条 农业行政部门对繁殖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省(市、区)、专、县(市)繁殖场分别归同级农业行政部门领导。
  第九条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对繁殖场的领导分工:
  农业部负责制订繁殖场的方针、政策;安排繁殖场的基本建设投资和生产周转金和补贴费 (分别包括在分配各省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事业费指标内, 不单独安排指标);组织经验交流和工作的检查督促。
  省(市、区)农业厅(局)负责掌握各级繁殖场的各项主要计划的执行情况,下达原种和省内调剂的良种繁殖计划,并进行分配;审核汇总财务预决算;审批基建投资;安排国家统一分配物资;核拨生产周转金和补贴费;制定有关繁殖场的规章制度;提出人员编制意见;组织经验交流;培训干部并进行业务指导、工作检查。
  专(市)农业局协助省负责审查汇总本地区繁殖场各项计划和财务预决算;组织经验交流并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督促。
  县(市)农业局(科)负责审定繁殖场生产、财务计划;繁殖良种计划;根据编制配备职工;审核基建计划和临时用工计划;审批预算决算并负责日常工作的检查督促。
  第十条 繁殖场的恢复、新建、 扩建、改建、 迁移撤并和改变性质、 任务等
  , 应经省(市、区)人民委员会或省农业厅审查批准,并报农业部备查。
  第十一条 良种繁殖工作,是繁殖场中心任务,是衡量繁殖场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各级繁殖场应根据当地生产需要和主管部门对推广良种的要求,结合本场具体情况,合理制订良种繁殖计划,经上级批准后,在正常年景下保证完成。
  第十二条 繁殖场繁殖的良种,必须保证质量,做到质量第一。纯度、净度、水分、病虫害等,都要合乎国家规定的种子检验标准、检疫规定。繁殖场要执行种子检验制度,由指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验。种子出场时,应附检验证明书。
  第十三条 繁殖场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按照各种不同作物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良种繁殖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并精细培育管理,以提高良种繁殖质量和扩大繁殖系数。
  繁殖场必须建立品种试验田、种子田和繁殖田(原种场还可以建立复壮田)。各田都要有专业组织负责,特别加工,精细管理,确保良种质量。
  第十四条 繁殖场必须建立防杂保纯制度。播种前,种子要精选处理;生长过程中,要严格除杂去劣;收获时,要分品种单收、单运、单打、单晒、单藏。每个阶段,每道工序,都要有专人负责,切实做好防杂保纯工作。
  第十五条 繁殖场应建立保管制度,加强种子保管工作。良种入仓前,仓库要进行清理消毒,入仓时要分别品种、等级单独贮存,制定标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翻晒;
  入仓、出仓,都必须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确保安全。
  第十六条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对繁殖场应加强技术力量,配足技术干部;逐步充实繁殖场的仓库、晒场、种子精选、 处理机械、检验仪器和仓贮器材等基本建设
  和设备, 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机械化。
  第十七条 繁殖场必须加强经营管理,逐步建立和健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实行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健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第十八条 繁殖场必须制定年度生产、财务、良种繁殖、劳动、工资等计划;有基建任务的还要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并根据年度计划编制季度和阶段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有秩序地进行生产。
  切实做好统计工作,按国家规定的统计制度,定期上报。如实反映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十九条 繁殖场应加强劳动管理。按照生产条件和经营内容合理配备人员,压缩非生产人员,实行定员、定额。合理组织劳力,避免窝工浪费,并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防止发生工伤事故。
  繁殖场需用的临时工,按照上级批准的劳动计划,在同等条件下先用和职工同居的本场职工家属。
  第二十条 繁殖场要建立健全责任制。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良种管理、机具管理以及生活福利等方面,都应明确责任,使人有专责,事有专管,克服和防止无人负责现象。严格实行考勤和作业验收制度,保证作业质量。
  第二十一条 繁殖场要切实贯彻国家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地实行经济核算,一切开支都必须有预算和决算,收支均应按照制度和手续办事,专款必须专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的开支,杜绝贪污浪费。
  第二十二条 繁殖场的预算收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专、县场由专、县农业局汇总纳入专、县级预算,省属场由省农业厅(局)汇总纳入省级预算。如有必要,也可以将专、县场和省属场的预算收支,全部由省(市、区)农业厅(局)汇总,统一纳入省级预算管理。究竟采取那种办法,由省(市、区)农业厅同财政厅(局)商量确定。
  第二十三条 繁殖场的预算交拨款由农业主管部门汇总纳入预算后,利润应当上交主管部门,亏损和生产周转金由主管部门从上交的利润中调剂解决,调剂后如有多余的,应当上交财政(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可以由主管部门留作安排其他支出),不足的由国家拨给的农业事业费中安排解决。
  第二十四条 繁殖场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农业基建投资内安排。基建计划和基建程序按国家的规定办理。不准挪用,也不得搞计划外的基建工程。
  第二十五条 繁殖场必须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执行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十六条 繁殖场应根据本场具体条件,在有利于良种繁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畜、禽饲养,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经营。但不准从事商业性活动。
  第二十七条 繁殖场必须认真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每个职工劳动报酬的多少,应当按照本人技术、业务技能的高低、熟练程度及劳动数量、质量决定,防止在劳动报酬上的平均主义。
  第二十八条 繁殖场职工工资的支付形式,干部采用等级工资制;工人工资支付形式,必须有利于充分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团结,既要体现按劳付酬,又要简便易行。目前多数地区采取固定工资加奖励的办法,各省(市、区)农业厅(局)应进行总结,逐步完善。
  第二十九条 为了鼓励繁殖场职工繁殖良种的积极性,凡是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财务计划和良种繁殖任务(包括数量和质量)的集体和个人,都应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各省(市、区)农业厅(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并报农业部、财政部核备。
  第三十条 繁殖场附加工资提取比例,已实行劳动保险的按工资总额百分之十一,即工会经费百分之二,劳动保险金百分之一点五,医药卫生补助费百分之五,福利补助费百分之二点五;没有实行劳动保险条例的,不提劳动保险金,附加工资提取比例按占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九点五执行。
  繁殖场职工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应按国营农场的标准,由地方商业部门供应。
  第三十一条 繁殖场应当贯彻劳逸结合的精神,按国家规定休假日数,实行休假制度,但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灵活安排。
  第三十二条 繁殖场应该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首先要办好食堂,按参加食堂人数,划出适当的集体菜地,保证蔬菜自给。食堂要实行民主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繁殖场职工不划拨自用地。
  职工的生活用品供应标准,应与国营农场的职工相同。
  第三十三条 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繁殖良种,根据中央决定,一律免除征购任务,(集体所有制部分不免除,交售良种,抵交征购任务)。也不承担派购任务。
  第三十四条 繁殖场繁殖的良种,交种子站(公司)经营推广,也可以按照国家良种推广计划组织群众串换(推广时实行以粮换种, 换种的粮食售给粮食部门)
  。 繁殖场的三留(口粮、种子、饲料)标准(不包括集体所有制部分),由农业
  部门会同粮食部门参照附近国营农场标准核定。如出售良种(包括经济作物良种)和扣除三留以外,多余的粮食、油料交售给粮食部门;口粮、饲料、食油不足部分,由粮食部门供应。以上繁殖场的各项用粮标准,以及向国家交售粮、 油或需要
  国家供应粮、 油的计划,均由农业部门和粮食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委员会
  批准执行。
  第三十五条 繁殖场出售的良种,合乎国家规定质量标准的,给予合理加成。不合标准,不予加成。出售产品的奖售物资应与国营农场享受同等待遇。
  第三十六条 繁殖场生产的其他农副产品,除按规定自留部分外,凡是国家规定收购的产品,一律出售给国家收购部门,不得送礼,不得多吃多占,不得进入自由市场。
  第三十七条 繁殖场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应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实行民主办场、勤俭办场的原则。健全场务管理委员会,有关生产、财务、良种繁殖、职工福利等重大事项, 应经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在管理委员会下, 根据生
  产需要, 设立生产队(组),具体从事生产工作。
  根据领导、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技术委员会(小组),研究有关良种繁殖技术、生产措施和鉴定良种。同时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不断提高繁殖良种的技术水平。
  第三十八条 繁殖场应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总结先进经验,表扬好人好事;教育职工模范的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一切规章制度,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爱护公共财产。干部要参加集体劳动,同工人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并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具体分析,按实际情况办事;职工都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各项政策和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政治和技术水平。
  第三十九条 繁殖场要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搞好场群关系,对农场周围的公社、生产队要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它们改进农业技术,推广良种。并应与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农业技术推广站、拖拉机站等单位,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农业科学研究单位,也要指导和帮助繁殖场搞好良种繁殖工作。
  第四十条 各省(市、区)应根据本条例, 结合本省(市、区)具体情况, 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