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条 为加强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部属教育、科研、工交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及部机
第三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由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
第四条 部国有资产管理局是部内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部属事
第五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产权登记、资产处置、
第六条 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登记,是国家对单位资产进行登记,依法确认
第七条 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具体包括:设立登记、变动登记、注销登记和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责任落
第九条 各单位资产处置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
第十条 各单位处置资产应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未经批准的不得随意处
第十一条 资产转让必须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部国有资产管理局或国家
第十二条 资产处置收入应当转入单位修购基金、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必须按照《化工部非经营性
第十四条 各单位对占用或使用的资产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如实、完
第十五条 部属单位内部发生的产权纠纷的调处工作由部国有资产管理局
第十六条 各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化工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部属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部属教育、科研、工交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及部机
第三条 部国有资产管理局是部内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对各单
第四条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和开展业务
第五条 下列行为之一确认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第六条 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不能影响单位事业的健康发展。下
第七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必须报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
第八条 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第九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在经审核同意以后,必须按《国有
第十条 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应在产权登记年检表和国有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对批准转作经营的资产,享有收益权,同时承担投入
第十二条 在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专项管理制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不改变资产国家所
第十四条 对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化工部以实际转作经
第十五条 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不按规定报批的单位,根据不同
第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由化工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转第
下载 打印
保留字段信息
保留本篇右侧的法宝联想
保留正文中的法宝联想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化学工业部关于印发《化工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化工部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化学工业部关于印发《化工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
办法(试行)》和《化工部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
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部属各事业单位:
  为了加强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制定《化工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化工部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部汇报。
                            1997年12月5日
  第一条 为加强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部属教育、科研、工交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及部机关服务局。
  第三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由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占用的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及视同负债后的资产,具体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第四条 部国有资产管理局是部内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部国有资产管理局统一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系。
  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五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产权登记、资产处置、年度报告、纠纷调处。
  第六条 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登记,是国家对单位资产进行登记,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律行为。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对事业单位占有国有资产享有所有权的法律凭证。
  第七条 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具体包括:设立登记、变动登记、注销登记和年度检查。
  新设立及尚未办理产权登记的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申领产权登记证。
  单位发生有下列情况的,应及时办理变动产权登记或注销产权登记:
  (一)单位分立、合并、改制、撤销;
  (二)单位隶属关系、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发生变化;
  (三)国有资产总额变动超过15%。
  各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年度检查手续。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对占有或者使用的资产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要及时调整。保证帐实相符。
  第九条 各单位资产处置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
  第十条 各单位处置资产应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未经批准的不得随意处置。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划分如下:
  (一)单位原值三万元以下的由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决定;
  (二)单位原值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由直接主管单位审批;
  (三)单位原值五万元以上的由部国有资产管理局或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
  第十一条 资产转让必须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部国有资产管理局或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确认。资产转让价格原则上不低于确认评估价值。
  第十二条 资产处置收入应当转入单位修购基金、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必须按照《化工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四条 各单位对占用或使用的资产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如实、完整地填报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并按规定的时间报送。报表的数据必须与单位财务决算数据相一致。
  第十五条 部属单位内部发生的产权纠纷的调处工作由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具体负责。
  第十六条 各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化工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
  第一条 为了加强部属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部属教育、科研、工交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及部机关服务局。
  第三条 部国有资产管理局是部内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对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条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使用的资产。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
  第五条 下列行为之一确认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一)用非经营性资产作为初始投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兴办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二)用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投资、入股、合资、合作、联营;
  (三)用非经营性资产作为注册资金,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兴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附属营业单位;
  (四)用非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出借;
  (五)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六条 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不能影响单位事业的健康发展。下列资产不得转作经营性使用:
  (一)财政补助收入;
  (二)上级补助收入;
  (三)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事业计划完成的资产。
  第七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必须报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
  第八条 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可行性论证、填报《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表》,并提交下列文件、证件及有关材料,办理审批手续:
  1.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请报告;
  2. 可行性论证报告;
  3. 拟开办经济实体的章程;
  4. 投资、入股、合资、合作、联营,、出租、出借的意向书、草签的协议或合同;
  5. 拟投出的资产清单;
  6. 近期财务报表;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行政事业单位)》;
  8. 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件及材料。
  第九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在经审核同意以后,必须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第十条 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应在产权登记年检表和国有资产年度报表中如实反映。
  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要按国家规定办理企业产权登记,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境内企业)》。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对批准转作经营的资产,享有收益权,同时承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监督责任。
  第十二条 在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专项管理制度。
  (一)建立转作经营资产的台帐,如实登记和反映转作经营资产的数量、价值、投资形式、投入单位名称等有关项目;
  (二)建立经营性资产管理考核的指标体系,与接受资产的单位签订考核指标,将各项指标落实到资产经营者,对投出资产的经营和收益分配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指标的完成;
  (三)建立个人利益、责任与经营业绩挂钩考核制度,对经营业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持续经营不善者,商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后予以处罚;
  (四)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处置申报制度,投出资产的处置应报投出单位审批,投出单位享有相应的处置收益。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不改变资产国家所有性质,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用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开办集体性质的企业。
  第十四条 对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化工部以实际转作经营的资产总额为基数,按季(或年)度收取一定比例的资产占用费,其具体收取方式另以协议或合同明确。
  第十五条 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不按规定报批的单位,根据不同性质和后果予以下列处罚。
  (一)不予办理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年度检查手续;
  (二)不予办理拟开办经济实体的企业产权登记手续;
  (三)按违反财经纪律论处;
  (四)收缴投出资产及所得收益;
  (五)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由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商有关部门对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由化工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