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
第三条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符合相关板块定位。
第四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加强对发行上市审核
第五条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以及相关信息
第六条 发行人应当诚实守信,依法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
第七条 保荐人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和行业自律
第八条 证券服务机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制定的监管规则、业
第九条 对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予以注册,不表明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
第二章 发行条件
第十条 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健全且运
第十一条 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二条 发行人业务完整,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
第十三条 发行人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第三章 注册程序
第十四条 发行人董事会应当依法就本次发行股票的具体方案、本次募集资金使
第十五条 发行人股东大会应当就本次发行股票作出决议,决议至少应当包括下
第十六条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自注册申请文件申报之日起,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
第十八条 注册申请文件受理后,未经中国证监会或者交易所同意,不得改动。
第十九条 交易所设立独立的审核部门,负责审核发行人公开发行并上市申请;
第二十条 交易所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形成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
第二十一条 交易所应当自受理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在规定的时限内形成审核意
第二十二条 交易所应当提高审核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公开下列事项:
第二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在交易所收到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同步关注发行人是
第二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收到交易所审核意见及相关资料后,基于交易所审核意
第二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的予以注册决定,自作出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发行人应
第二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后、发行人股票上市交易前,发行人
第二十七条 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后、发行人股票上市交易前,发行人
第二十八条 交易所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作出终止发
第二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应当按规定公开股票发行注册行政许可事项相关的监管
第三十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行人、保荐人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交易所或者
第三十一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或者中国证监会应当终止相应发行上
第三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可以对发行人进行现场检查,可以要求保荐人
第三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与交易所建立全流程电子化审核注册系统,实现电子化
第四章 信息披露
第三十四条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制定的
第三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制定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准则、编报规则等信息
第三十六条 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
第三十七条 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盖章,确认招股
第三十八条 为证券发行出具专项文件的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人员、资
第三十九条 发行人应当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基于板块定位,结合所属行业及
第四十条 发行人应当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精准清晰充分地披露可能对公司经
第四十一条 发行人尚未盈利的,应当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以及对公司现
第四十二条 发行人应当披露募集资金的投向和使用管理制度,披露募集资金对
第四十三条 符合相关规定、存在特别表决权股份的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第四十四条 发行人存在申报前制定、上市后实施的期权激励计划的,应当符合
第四十五条 发行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股份的锁定
第四十六条 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公开发行前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
第四十七条 交易所受理注册申请文件后,发行人应当按规定,将招股说明书、
第四十八条 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及其他注册申请文件不能含有价格信息,发
第四十九条 交易所认为发行人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将发行人注册申
第五十条 发行人在发行股票前应当在交易所网站和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负责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规则体系,制
第五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建立对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的监督机制,持续关注
第五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等相关工作进行年度例行检查,
第五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建立对发行上市监管全流程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第五十五条 交易所应当建立内部防火墙制度,发行上市审核部门、发行承销监
第五十六条 交易所应当建立定期报告和重大发行上市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及时
第五十七条 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
第五十八条 发行人在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
第五十九条 发行人存在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
第六十条 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反本办法规定,致使发行人所报送
第六十一条 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等相关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勤勉尽责的
第六十二条 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致使发行人信息披露资料中与其职责有
第六十三条 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可以
第六十四条 证券服务机构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视情节轻重,可以
第六十五条 发行人披露盈利预测,利润实现数如未达到盈利预测的百分之八十
第六十六条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六十七条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
第六十八条 交易所负责对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保荐人、承销商
第六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将遵守本办法的情况记入证券市场诚信档案,会同有关
第六章 附则
第七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最近一年”、“最近二年”、“最近三年”以自然月
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一、立法背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二、《注册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注册管理办法》共六章、七十一条
三、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2023年2月1日至2月16日,我会就《注
转第
下载 打印
保留字段信息
保留本篇右侧的法宝联想
保留正文中的法宝联想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第205号)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年第2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 易会满
  2023年2月17日

  附件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
  附件2: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的立法说明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条 为规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统称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的发行注册,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符合相关板块定位。
  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
  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
  创业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第四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加强对发行上市审核注册工作的统筹指导监督管理,统一审核理念,统一审核标准并公开,定期检查交易所审核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以及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依法经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并报中国证监会注册。
  第六条 发行人应当诚实守信,依法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充分揭示当前及未来可预见的、对发行人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直接和间接风险,所披露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发行人应当按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要求,依法向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配合相关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和其他相关工作。
  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关股东应当配合相关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和其他相关工作,不得要求或者协助发行人隐瞒应当提供的资料或者应当披露的信息。
  第七条 保荐人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和行业自律规范的要求,充分了解发行人经营情况、风险和发展前景,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根据相关板块定位保荐项目,对注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审慎核查,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独立作出专业判断,审慎作出推荐决定,并对招股说明书及其所出具的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八条 证券服务机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制定的监管规则、业务规则和本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建立并保持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审慎履行职责,作出专业判断与认定,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执业人员应当对与本专业相关的业务事项履行特别注意义务,对其他业务事项履行普通注意义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证券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从事证券服务应当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监督管理,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报送或披露相关资料、信息,并保证其提供、报送或披露的资料、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妥善保存客户委托文件、核查和验证资料、工作底稿以及与质量控制、内部管理、业务经营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第九条 对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予以注册,不表明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对该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也不表明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对注册申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

  第十条 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第十一条 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公司运行效率、合法合规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第十二条 发行人业务完整,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
  (一)资产完整,业务及人员、财务、机构独立,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存在对发行人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不存在严重影响独立性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二)主营业务、控制权和管理团队稳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最近二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核心技术人员应当稳定且最近二年内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发行人的股份权属清晰,不存在导致控制权可能变更的重大权属纠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最近三年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最近二年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三)不存在涉及主要资产、核心技术、商标等的重大权属纠纷,重大偿债风险,重大担保、诉讼、仲裁等或有事项,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要发生重大变化等对持续经营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
  第十三条 发行人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最近三年内,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不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最近三年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因涉嫌犯罪正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正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且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等情形。

  第十四条 发行人董事会应当依法就本次发行股票的具体方案、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及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作出决议,并提请股东大会批准。
  第十五条 发行人股东大会应当就本次发行股票作出决议,决议至少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种类和数量;
  (二)发行对象;
  (三)定价方式;
  (四)募集资金用途;
  (五)发行前滚存利润的分配方案;
  (六)决议的有效期;
  (七)对董事会办理本次发行具体事宜的授权;
  (八)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
  第十六条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制作注册申请文件,依法由保荐人保荐并向交易所申报。
  交易所收到注册申请文件,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第十七条 自注册申请文件申报之日起,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与本次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相关的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即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承诺不得影响或干扰发行上市审核注册工作。
  第十八条 注册申请文件受理后,未经中国证监会或者交易所同意,不得改动。
  发生重大事项的,发行人、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向交易所报告,并按要求更新注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
  第十九条 交易所设立独立的审核部门,负责审核发行人公开发行并上市申请;设立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或行业咨询专家库,负责为板块建设和发行上市审核提供专业咨询和政策建议;设立上市委员会,负责对审核部门出具的审核报告和发行人的申请文件提出审议意见。
  交易所主要通过向发行人提出审核问询、发行人回答问题方式开展审核工作,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督促发行人完善信息披露内容。
  第二十条 交易所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形成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核意见。认为发行人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将审核意见、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及相关审核资料报中国证监会注册;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的,作出终止发行上市审核决定。
  交易所审核过程中,发现重大敏感事项、重大无先例情况、重大舆情、重大违法线索的,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请示报告,中国证监会及时明确意见。
  第二十一条 交易所应当自受理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在规定的时限内形成审核意见。发行人根据要求补充、修改注册申请文件,或者交易所按照规定对发行人实施现场检查,要求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专项核查,并要求发行人补充、修改申请文件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第二十二条 交易所应当提高审核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公开下列事项:
  (一)发行上市审核标准和程序等发行上市审核业务规则和相关业务细则;
  (二)在审企业名单、企业基本情况及审核工作进度;
  (三)发行上市审核问询及回复情况,但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发行人商业秘密的除外;
  (四)上市委员会会议的时间、参会委员名单、审议的发行人名单、审议结果及现场问询问题;
  (五)对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相关主体采取的自律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
  (六)交易所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在交易所收到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同步关注发行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板块定位。
  第二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收到交易所审核意见及相关资料后,基于交易所审核意见,依法履行发行注册程序。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予以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
  前款规定的注册期限内,中国证监会发现存在影响发行条件的新增事项的,可以要求交易所进一步问询并就新增事项形成审核意见。发行人根据要求补充、修改注册申请文件,或者中国证监会要求交易所进一步问询,要求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等对有关事项进行核查,对发行人现场检查,并要求发行人补充、修改申请文件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中国证监会认为交易所对新增事项的审核意见依据明显不充分,可以退回交易所补充审核。交易所补充审核后,认为发行人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重新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审核意见及相关资料,前款规定的注册期限重新计算。
  第二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的予以注册决定,自作出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发行人应当在注册决定有效期内发行股票,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
  第二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后、发行人股票上市交易前,发行人应当及时更新信息披露文件内容,财务报表已过有效期的,发行人应当补充财务会计报告等文件;保荐人以及证券服务机构应当持续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发生重大事项的,发行人、保荐人应当及时向交易所报告。
  交易所应当对上述事项及时处理,发现发行人存在重大事项影响发行条件、上市条件的,应当出具明确意见并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第二十七条 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后、发行人股票上市交易前,发行人应当持续符合发行条件,发现可能影响本次发行的重大事项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要求发行人暂缓发行、上市;相关重大事项导致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应当撤销注册。中国证监会撤销注册后,股票尚未发行的,发行人应当停止发行;股票已经发行尚未上市的,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股票持有人。
  第二十八条 交易所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作出终止发行上市审核决定,或者中国证监会作出不予注册决定的,自决定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后,发行人可以再次提出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
  第二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应当按规定公开股票发行注册行政许可事项相关的监管信息。
  第三十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行人、保荐人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交易所或者中国证监会,交易所或者中国证监会应当中止相应发行上市审核程序或者发行注册程序:
  (一)相关主体涉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被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
  (二)发行人的保荐人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被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限制业务活动、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等措施,或者被证券交易所、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实施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出具的相关文件的纪律处分,尚未解除;
  (三)发行人的签字保荐代表人、签字律师、签字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签字人员被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监管措施或者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被证券交易所、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实施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出具的相关文件的纪律处分,或者被证券业协会采取认定不适合从事相关业务的纪律处分,尚未解除;
  (四)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中止发行上市审核程序或者发行注册程序,理由正当且经交易所或者中国证监会同意;
  (五)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所列情形消失后,发行人可以提交恢复申请。交易所或者中国证监会按照规定恢复发行上市审核程序或者发行注册程序。
  第三十一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或者中国证监会应当终止相应发行上市审核程序或者发行注册程序,并向发行人说明理由:
  (一)发行人撤回注册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
  (二)发行人未在要求的期限内对注册申请文件作出解释说明或者补充、修改;
  (三)注册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四)发行人阻碍或者拒绝中国证监会、交易所依法对发行人实施检查、核查;
  (五)发行人及其关联方以不正当手段严重干扰发行上市审核或者发行注册工作;
  (六)发行人法人资格终止;
  (七)注册申请文件内容存在重大缺陷,严重影响投资者理解和发行上市审核或者发行注册工作;
  (八)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且逾期三个月未更新;
  (九)发行人发行上市审核程序中止超过交易所规定的时限或者发行注册程序中止超过三个月仍未恢复;
  (十)交易所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十一)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可以对发行人进行现场检查,可以要求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专项核查并出具意见。
  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披露质量现场检查以及对保荐业务、发行承销业务的常态化检查制度。
  第三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与交易所建立全流程电子化审核注册系统,实现电子化受理、审核,发行注册各环节实时信息共享,并依法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第三十四条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信息披露规则,编制并披露招股说明书,保证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信息披露内容应当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信息披露规则是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上述规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是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发行人均应当充分披露,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制定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准则、编报规则等信息披露规则,对相关信息披露文件的内容、格式、编制要求、披露形式等作出规定。
  交易所可以依据中国证监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信息披露细则或指引,在中国证监会确定的信息披露内容范围内,对信息披露提出细化和补充要求,报中国证监会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六条 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盖章,保证招股说明书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按照诚信原则履行承诺,并声明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盖章,确认招股说明书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按照诚信原则履行承诺,并声明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盖章,确认招股说明书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声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为证券发行出具专项文件的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人员、资信评级人员以及其所在机构,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盖章,确认对发行人信息披露文件引用其出具的专业意见无异议,信息披露文件不因引用其出具的专业意见而出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声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发行人应当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基于板块定位,结合所属行业及发展趋势,充分披露业务模式、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经营政策、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分析等相关信息。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还应充分披露业务发展过程和模式成熟度,披露经营稳定性和行业地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还应充分披露科研水平、科研人员、科研资金投入等相关信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还应充分披露自身的创新、创造、创意特征,针对性披露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或者业态创新情况。
  第四十条 发行人应当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精准清晰充分地披露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核心竞争力、业务稳定性以及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
  第四十一条 发行人尚未盈利的,应当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以及对公司现金流、业务拓展、人才吸引、团队稳定性、研发投入、战略性投入、生产经营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十二条 发行人应当披露募集资金的投向和使用管理制度,披露募集资金对发行人主营业务发展的贡献、未来经营战略的影响。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还应当披露募集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安排。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还应当披露募集资金对发行人业务创新、创造、创意性的支持作用。
  第四十三条 符合相关规定、存在特别表决权股份的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发行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等公开发行文件中,披露并特别提示差异化表决安排的主要内容、相关风险和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依法落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项措施。
  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应当就公司章程规定的特别表决权股份的持有人资格、特别表决权股份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与普通股份拥有的表决权数量的比例安排、持有人所持特别表决权股份能够参与表决的股东大会事项范围、特别表决权股份锁定安排以及转让限制等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发表专业意见。
  第四十四条 发行人存在申报前制定、上市后实施的期权激励计划的,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规定,并充分披露有关信息。
  第四十五条 发行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股份的锁定期安排,特别是尚未盈利情况下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份的锁定期安排。
  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亲属应当披露所持股份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不得转让的锁定安排。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还应当披露核心技术人员股份的锁定期安排。
  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应当就本条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发表专业意见。
  第四十六条 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公开发行前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算。
  招股说明书引用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在其最近一期截止日后六个月内有效,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但至多不超过三个月。财务报表应当以年度末、半年度末或者季度末为截止日。
  第四十七条 交易所受理注册申请文件后,发行人应当按规定,将招股说明书、发行保荐书、上市保荐书、审计报告和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在交易所网站预先披露。
  第四十八条 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及其他注册申请文件不能含有价格信息,发行人不得据此发行股票。
  发行人应当在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要位置作如下声明:“本公司的发行申请尚需经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履行相应程序。本招股说明书不具有据以发行股票的法律效力,仅供预先披露之用。投资者应当以正式公告的招股说明书作为投资决定的依据。”
  第四十九条 交易所认为发行人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将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报送中国证监会时,招股说明书、发行保荐书、上市保荐书、审计报告和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同步在交易所网站和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开。
  第五十条 发行人在发行股票前应当在交易所网站和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报刊依法开办的网站全文刊登招股说明书,同时在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报刊刊登提示性公告,告知投资者网上刊登的地址及获取文件的途径。
  发行人可以将招股说明书以及有关附件刊登于其他网站,但披露内容应当完全一致,且不得早于在交易所网站、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网站的披露时间。
  保荐人出具的发行保荐书、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文件以及其他与发行有关的重要文件应当作为招股说明书的附件。

  第五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负责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规则体系,制定股票发行注册并上市的规章规则,依法批准交易所制定的有关业务规则,并监督相关业务规则执行情况。
  第五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建立对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的监督机制,持续关注交易所审核情况,监督交易所审核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五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等相关工作进行年度例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以调阅审核工作文件、提出问题、列席相关审核会议。
  中国证监会选取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过程中的重大项目,定期或不定期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过程中的项目,同步关注交易所审核理念、标准的执行情况。中国证监会可以调阅审核工作文件、提出问题、列席相关审核会议。
  对于中国证监会在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交易所应当整改。
  第五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建立对发行上市监管全流程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对发行上市审核程序和发行注册程序相关内控制度运行情况进行督导督察,对廉政纪律执行情况和相关人员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监察。
  第五十五条 交易所应当建立内部防火墙制度,发行上市审核部门、发行承销监管部门与其他部门隔离运行。参与发行上市审核的人员,不得与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有利害关系,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与发行人、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有利益往来,不得持有发行人股票,不得私下与发行人接触。
  第五十六条 交易所应当建立定期报告和重大发行上市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及时总结发行上市审核和发行承销监管的工作情况,并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五十七条 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相关责任:
  (一)未按审核标准开展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二)未按审核程序开展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三)发现重大敏感事项、重大无先例情况、重大舆情、重大违法线索未请示报告或请示报告不及时;
  (四)不配合中国证监会对发行上市审核工作的检查监督,或者不按中国证监会的整改要求进行整改。
  第五十八条 发行人在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第五十九条 发行人存在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情形,重大事项未报告、未披露,或者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签字、盖章系伪造或者变造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第六十条 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反本办法规定,致使发行人所报送的注册申请文件和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或者组织、指使发行人进行财务造假、利润操纵或者在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本办法规定,致使发行人所报送的注册申请文件和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中国证监会视情节轻重,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第六十一条 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等相关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勤勉尽责的,中国证监会视情节轻重,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采取措施。
  第六十二条 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致使发行人信息披露资料中与其职责有关的内容及其所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第六十三条 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一)伪造或者变造签字、盖章;
  (二)重大事项未报告、未披露;
  (三)以不正当手段干扰审核注册工作;
  (四)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
  第六十四条 证券服务机构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视情节轻重,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一)制作或者出具的文件不齐备或者不符合要求;
  (二)擅自改动注册申请文件、信息披露资料或者其他已提交文件;
  (三)注册申请文件或者信息披露资料存在相互矛盾或者同一事实表述不一致且有实质性差异;
  (四)文件披露的内容表述不清,逻辑混乱,严重影响投资者理解;
  (五)未及时报告或者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
  发行人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的,中国证监会视情节轻重,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第六十五条 发行人披露盈利预测,利润实现数如未达到盈利预测的百分之八十的,除因不可抗力外,其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应当在股东大会以及交易所网站、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媒体上公开作出解释并道歉;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法定代表人处以警告。
  利润实现数未达到盈利预测的百分之五十的,除因不可抗力外,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
  注册会计师为上述盈利预测出具审核报告的过程中未勤勉尽责的,中国证监会视情节轻重,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等行政处罚。
  第六十六条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荐人、承销商、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执业人员,在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相关的活动中存在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中国证监会视情节轻重,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公开说明、责令定期报告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第六十七条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依法应予以行政处罚的,中国证监会将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 交易所负责对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保荐人、承销商、证券服务机构等进行自律监管。
  交易所发现发行上市过程中存在违反自律监管规则的行为,可以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采取一定期限内不接受与证券发行相关的文件、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自律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
  第六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将遵守本办法的情况记入证券市场诚信档案,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依法实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

  第七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最近一年”、“最近二年”、“最近三年”以自然月计,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96号)、《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证监会令第174号)、《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证监会令第167号)同时废止。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的立法说明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决策部署,落实《证券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总体要求,在充分总结试点注册制成功经验基础上,我会起草了统一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注册管理办法》),规范主板、科创板、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现将《注册管理办法》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立法背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按照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原则,全面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化导向、便利投融资活动、信息披露严格、机构责任到位、风险防控有效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充分考虑各板块服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点,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注册管理办法》的起草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充分总结试点注册制阶段成功经验做法。《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总体借鉴了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充分吸收了试点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增加制度包容性、明确并压实市场主体责任、加大处罚力度等成功经验。
  二是便利直接融资。精简优化现有主板发行条件,全市场适用基本统一的发行条件,逐步将现行发行条件中可以由投资者判断的事项转化为更严格、更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扩大资本市场覆盖面。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建立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提升直接融资效率。
  三是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明确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要求,细化落实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信息披露法定义务。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压实发行人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四是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注册制不是随意发行、随意上市,而是要求公司必须符合最基本的股票发行上市条件,满足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全面实行注册制充分尊重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复杂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度。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统称交易所)全面负责发行上市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核,中国证监会加快职能转型,加强对审核注册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管理,统一审核理念和标准,强化对交易所的监管,进一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有效防控各种风险,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二、《注册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注册管理办法》共六章、七十一条,分为总则、发行条件、注册程序、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附则,为全面实行注册制搭建起整体制度框架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则。总则提出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核心内容:一是明确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的板块定位。二是明确交易所发行上市全面实行注册制,由交易所负责发行上市审核并报中国证监会注册。三是明确发行人和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的主体责任,发行人披露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充分揭示当前及未来可预见的、对发行人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直接和间接风险;保荐人需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慎核查并对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证券服务机构对与其专业职责有关的内容负责。
  (二)发行条件。《注册管理办法》股票公开发行条件借鉴科创板、创业板的经验做法,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调按照重大性原则把握企业的基本法律合规性和财务规范性,防控好风险。《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现行主板发行条件中关于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无形资产占比限制等方面的要求。规定申请首发上市应当满足以下四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持续经营满三年。二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三是发行人股权清晰,业务完整并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四是生产经营合法合规,相关主体不存在《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违法违规记录。同时,根据主板定位特点,规定企业申请在主板上市的,相较科创板、创业板,在实际控制人、管理团队和主营业务方面应满足更长的稳定期要求。
  (三)注册程序。《注册管理办法》股票公开发行审核注册程序主要规定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在交易所审核环节,交易所通过问询等方式开展发行上市审核工作,形成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核意见。发现重大敏感事项、重大无先例情况、重大舆情、重大违法线索及时向中国证监会请示报告,中国证监会及时明确意见。中国证监会同步关注发行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板块定位。二是明确在中国证监会注册环节,收到交易所审核意见及相关资料后,中国证监会基于交易所审核意见依法履行注册程序,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予以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三是规定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及其责任人员,自注册申请文件申报之日起即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得影响或干扰发行上市审核注册工作。四是明确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应当提高审核和注册工作透明度,审核标准、流程、进度、反馈意见及发行人的回复情况、审议意见等全流程重要节点均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信息披露。《注册管理办法》贯彻注册制改革理念,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并压实市场主体信息披露责任。一是明确发行人必须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无论规则是否明确规定,凡是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都必须充分披露。二是严格落实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相关承诺,为加大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力度夯实基础。三是针对不同板块的企业特点,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拟上市板块要求进行专门披露,如拟在主板上市的,应充分披露业务模式的成熟度、经营稳定性和行业地位;拟在科创板上市的,应充分披露科研水平、科研人员、科研资金投入以及募集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安排等相关信息。四是规定存在特别表决权股份的,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相关情况和风险,中介机构需对特别表决权股份设置是否合规发表专业意见。
  (五)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注册管理办法》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并对责任主体加大追责力度。一是规定中国证监会建立对发行上市监管的权力运行全流程监督制约机制,对发行上市审核程序和发行注册程序相关内控制度运行情况进行督导督察,对廉政纪律的执行情况和相关人员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监察。二是进一步规定对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的监督机制,中国证监会定期不定期对交易所开展现场检查,按标准选取或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过程中的项目,同步关注交易所审核理念、标准的执行情况。三是明确交易所存在审核过程中未按审核标准程序开展发行上市审核工作,重大敏感事项、重大无先例情况、重大舆情、重大违法线索未请示报告或请示报告不及时等情形的,中国证监会可责令改正、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相关责任。四是加大违法违规行为追责力度,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实行更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发挥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制度作用,强化交易所自律监管。对保荐人及保荐代表人,适用《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的法律责任规定。五是强化自律监管,规定交易所可以对相关主体采取较长时间不接受与证券发行相关的文件等纪律处分。
  三、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2023年2月1日至2月16日,我会就《注册管理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间,相关意见共二十八条。经研究,我们对十四条意见予以采纳:
  一是关于“建议加大对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造假的纪律处分力度”“对发行人造假的实施终身市场禁入”等。考虑到本办法进一步加大了违法违规处罚力度,对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更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增设了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有关意见已在本办法作出规定,因此予以采纳。
  二是关于“交易所自律监管应当对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充分的惩戒”。考虑到《注册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已规定,交易所发现发行上市过程中存在违反自律规则的行为,可以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采取一定期限不接受与证券发行相关的文件、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有关意见已在本办法作出规定,因此予以采纳。
  三是关于“将‘自作出之日起一年内有效’改为‘自作出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考虑到《注册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已规定,“本办法规定的‘最近一年’‘最近二年’‘最近三年’以自然月计”,有关意见已在本办法作出规定,因此予以采纳。
  四是关于“《注册管理办法》未涵盖北交所发行上市活动”。考虑到北交所发行上市活动我会已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则规定,因此予以采纳。
  五是关于“科创板、创业板科研、创新要素指标需细化”。考虑到科创板、创业板相关科研、创新要素指标已在《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中细化规定,因此予以采纳。
  不予采纳的意见包括:
  一是关于在发行条件中保留个别财务指标条件。有意见提出,“建议保留无形资产占比20%的财务发行条件”。考虑到科技创新企业无形资产占比一般较高,保留该条件不利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也不符合精简优化发行条件的导向,因此未予采纳。
  二是关于放宽在审企业的终止要求。有意见提出,“财务数据过期较长时间的项目可以中止,但不必终止审核”等,考虑到若允许财务数据过期较长时间的项目保持在审状态,可能影响发行审核正常秩序,因此未予采纳。
  三是关于主板实际控制人稳定要求。有意见提出,“目前,规则要求拟在主板上市的企业实际控制人应3年不变,建议与科创板、创业板一致,改为2年”。考虑到,企业在主板上市对经营稳定有更高要求,实际控制人在保障公司经营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必要设置更长的控制权稳定期。因此未予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