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产品质量
第二条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简称采标),是指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
第三条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第二章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
第四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保障国
第五条 凡已有国际标准(包括即将制定完成的国际标准)的,应当以其为基础
第六条 对国际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贸易需要的标准
第七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标准时,应当同时采用与其配套的
第八条 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跟踪国际标准化发展
第九条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是技
第十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各部门和各单位,应当采取
第三章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和表示方法
第十一条 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分为等同采用、等效
第十二条 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程度的表示方法如下表:
第十三条 采用国际标准(不包括即将制定完成的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其采
第四章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的编写方法
第十四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按我国国家标准GB1.1的规定编
第十五条 采用国际标准(包括即将制定完成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
第十六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在编制说明中,应当详细
第五章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管理和物质条件
第十七条 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实行标志制度。具体办法另行
第十八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的制定、审批、编号、发布
第十九条 加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管理,对于涉及国计民生重要
第二十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需要进行的重要研究、试验项目,标准
第二十一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所需经费,根据标准的级别,标准制
第二十二条 全国标准信息机构负责搜集、提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有关
第二十三条 国家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措施,另行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局1984年3月27日颁
转第
下载 打印
保留字段信息
保留本篇右侧的法宝联想
保留正文中的法宝联想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 失效

  • 发布部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5号
  • 发布日期:1992.12.13
  • 实施日期:1992.12.13
  • 时效性: 失效
  • 效力级别: 部门规章
  • 法规类别: 采用国际标准管理
  • 专题:
  •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发布日期:2002年1月5日 实施日期:2002年1月5日)废止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
(1992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5号发布)

  第一条 为了促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参照国际标准化和贸易方面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简称采标),是指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下同),并贯彻实施。
  第三条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第四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适用我国气候、地理条件和资源合理利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五条 凡已有国际标准(包括即将制定完成的国际标准)的,应当以其为基础制定我国标准。
  凡尚无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不能适应需要的,应当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第六条 对国际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贸易需要的标准应当先行采用,并与相关标准相协调。
  第七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标准时,应当同时采用与其配套的相关标准。
  第八条 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跟踪国际标准化发展,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积极争取把我国标准或提案转为国际标准。
  第九条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门。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应当同我国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相结合。
  第十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各部门和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贯彻实施。
  第十一条 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分为等同采用、等效采用和非等效采用。
  等同采用,指技术内容相同,没有或仅有编辑性修改,编写方法完全相对应;
  等效采用,指主要技术内容相同,技术上只有很小差异,编写方法不完全相对应;
  非等效采用,指技术内容有重大差异。
  第十二条 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程度的表示方法如下表:
  
采用程度符号缩写字母
 等同 idt或IDT
 等效 eqv或EQV
非等效neq或NEQ
  
  在我国标准目录中,分别用三种符号表示;在电报传输或电子数据处理中,分别用三种缩写字母表示。
  第十三条 采用国际标准(不包括即将制定完成的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其采用程度,在我国标准的封面上和首页上表示方法如下:
  GB××××-××(idtISO××××-××××)GB××××-××(eqvISO××××-××××)GB××××-××(neqISO××××-××××)
  第十四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按我国国家标准GB1.1的规定编写。
  第十五条 采用国际标准(包括即将制定完成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包括国外先进企业标准),在我国标准的前言中,写明被采用标准的组织、国别、编号、名称、采用的程度和简要说明我国标准同被采用标准的主要差异。
  第十六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在编制说明中,应当详细地说明采用该标准的目的、意义、标准的水平(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水平),我国标准同被采用标准内容的主要差异,差异的原因和理由等。
  第十七条 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实行标志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的制定、审批、编号、发布、出版、组织实施和监督,同我国其他标准一样,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加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管理,对于涉及国计民生重要产品的采标工作,应认真分析国际标准化动向,我国产业政策,并考虑我国基本技术及资源条件,通过充分技术询征,经行业审查同意,方可纳入采标计划,推广贯彻。
  第二十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需要进行的重要研究、试验项目,标准制定部门、单位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纳入其科研计划,并认真执行。
  第二十一条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所需经费,根据标准的级别,标准制定部门、单位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列入其预算,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全国标准信息机构负责搜集、提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有关资料。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各部门的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组织归口方面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翻译、审核、核定和出版工作,并定期向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标准信息单位,以及全国标准信息机构通报情况。
  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国外先进标准资料,并将搜集到的标准资料的目录寄送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标准信息单位,以及全国标准信息机构,全国标准信息机构在标准信息刊物中予以报导。
  第二十三条 国家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措施,另行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局1984年3月27日颁发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
  1989年出版的《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KWICIndex)》中列入的其他国际组织:
  国际计量局(BIPM)
  国际人选纤维标准化局(BISFA)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关税合作理事会(CCC/CCD)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国际电气设备合格认证委员会(CEE)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AIEA)
  国际民航组织(ICAO/OACI)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CIPR)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
  国际制酪业联合会(IDF/FIL)国际图书馆协会与学会联合会(IFLA)国际制冷学会(IIR/IIF)
  国际劳工组织(ILO/OIT)
  国际海事组织(IMP/OMI)
  国际橄榄油理事会(IOOC/COI)
  国际兽疫防治局(OIE)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IWO/OIV)
  国际铁路联盟(UIC)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世界卫生组织(WHO/OMS)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OMPI)
  未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KWICIndex)》的国际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ITU)
  万国邮政联盟(UPU)
  联合国粮农组织(WNFAO)
  国际羊毛局(IWS)
  国际焊接学会(IIW)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
  国际电影技术协会联合会(UNIATEC)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
  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组织(SEMI)
  区域性组织,如: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欧洲广播联盟(EBU)
  亚洲大洋洲开放系统互连研讨会(AOW)
  亚洲电子数据交换理事会(ASEB)
  世界技术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如:美国国家标准(ANSI)
  德国国家标准(DIN)
  英国国家标准(BS)
  日本工业标准(JIS)
  法国国家标准(NF)
  俄罗斯国家标准(LOCTP)
  瑞士国家标准(SNY)
  瑞典国家标准(SIS)
  意大利国家标准(UNI)
  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如: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
  英国石油学会标准(IP)
  美国军用标准(MIL)
  美国保险商试验所安全标准(UL)
  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NEMA)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ASME)
  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标准(SMPTE)
  英国劳氏船级社《船舶入级规范和条例》(LR)